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深圳理工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来源:      日期:2024-11-14 18:50     浏览量:

深圳理工亮相高交会

11月14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正式开幕。作为一所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首次携七大交叉学科学院、三大研究院、两大书院和69项硬核科技成果亮相高交会高校展区,为深圳科创高校“朋友圈”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是深圳理工大学第5次参展高交会

也是第一次以新型研究型大学身份亮相

在高交会现场,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向记者介绍了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何处。

朱迪俭说:“深圳理工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新’,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新、学科建设新、学院架构新、培养模式新和体制机制新。我们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流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办学模式,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我们也注重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场景,这种独特的办学特色吸引了大量优秀学子的关注。今年深圳理工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成立,首年招生就喜获优质生源,分数线位居广东省高校前列”

走进深圳理工大学展区,可以看到学校自筹建以来在细胞基因、生物医药、算力芯片、新型储能材料等前沿未来领域的大批创新性成果。

1

从科研机构到大学,创新是基因底色

从可加速大豆品种产量、营养和抗性的远缘嫁接诱变大豆育种技术,到助力双碳计划实现的水系锌基电池、闪充电池等新型储能材料,从保障未来农业可持续的新型微生物杀虫剂,到智能经颅直流电刺激脑损伤康复治疗技术……在深圳理工大学展区的创新成果中,既有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又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面向未来的产业应用。

创新成果

作为一所从科研机构里“长”出来的大学,坚持探索实践“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办学路径、致力促进科研产业化是深圳理工大学的特色标签,也是其办学的初心之一。

樊建平介绍道,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大学发展先后经历了从教学为先,到教育与科研并举再到教学科研产业化并重的三个阶段,目前正朝着赋能整体创新生态、支撑引领城市和产业发展的第四类大学发展。“第四类大学的核心在于从传统的科研、教育与成果转化,转向使命驱动、挑战导向的教育科研创新模式。”

作为第四类大学的探索者和践行者,深圳理工大学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深入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自筹建以来已经产出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

全球首款抗脏器衰竭创新药AS1501;

基于生物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自闭症早期筛查;

帕金森病早期筛查的新型PET分子影像学标志物..……

这一个个原始创新成果在深圳理工孕育成熟、又在深圳落地生花,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夯实创新根基。

高交会开幕式期间,樊建平还受邀参加了“鲲鹏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发布计划”,表示深圳理工大学将以优质科教产教资源为全球有创新创业梦想的优秀青年提供交流成长的平台,为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高地作出大学应有贡献。

2

研究院揭牌,新大学有新作为

研究院是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深圳理工天然自带中国科学院开展建制化科学研究的优良传统,目前首批设立的7个专业学院,学科方向均聚焦于前沿科技领域,目标就是要探索人类认知边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实现选一个方向、建一个学院、成一流学科、强一片产业。

当天下午,深圳理工大学举办了高交会院士论坛——细胞与基因技术应用与转化论坛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论坛上,深圳理工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与今年9月揭牌成立的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共同组成深圳理工首批新型研究院。首批新型研究院院长聘任仪式也同期举行。

这是深圳理工面向国家战略和深圳“20+8”产业布局的又一举措,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高水平培养国家亟需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新动力。

细胞与基因技术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合成生物学院讲席教授康乐担任院长,将对标深圳市八大未来产业之一的“细胞与基因”进行布局,以细胞基因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及企业孵化为发展核心目标,争抢细胞与基因技术研发转化制高点;

未来农业研究院由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讲席教授杨贞标担任院长,旨在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进行布局,运用合成生物学原理与先进制造科学方法推进创新高产、低耗、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作物(如大豆、草莓),扩大农作物品种(如微藻、浮萍)和生产方式。

3

引领城市发展,开放是动力引擎

在下午举行的院士论坛上,深圳理工大学围绕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等与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业资本(深圳)有限公司、科技园平台、基金等高校、企业机构代表完成16个重大项目签约,积极推进大学产业园建设,以城校共融、开放办学等举措驱动多主体协同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聚力高质量协同育人。

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代表学校

与科技园平台、基金合作签约

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代表学校

与科技园平台、基金合作签约

深圳理工大学教务长赵伟代表学校

与企业合作签约

朱迪俭表示,此次签约进一步扩大了深圳理工大学的教育科研产业朋友圈。深圳理工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校地合作和资源整合,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各方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此外,深圳理工大学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在随后的细胞与基因技术应用与转化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中国科学院院士顾东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存玉、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等众多细胞与基因研究领域的大咖学者围绕细胞与基因技术的前沿成果和未来应用带来精彩报告。

六位报告人分别就“异体人牙髓干细胞新药研发”“心血管疾病基因组研究及转化”“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观遗传调控与骨再生”“癌症治疗的四次革命”“大科学工程与范式”“生物杀虫剂的遗传改良与生物制造”等主题做主旨演讲,分享了细胞与基因技术在药物研发、疾病治疗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在场学术专家与业界精英就细胞与基因领域的热点问题、前沿趋势展开交流,深度探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松灵

中国科学院院士 顾东风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王存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尔卫

华大集团董事长 汪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康乐

据了解,高交会院士论坛自2006年起已连续举办18年,已成为高交会特色品牌活动。今年是深圳理工大学首次独立主办高交会院士论坛。

现场,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连祺周教授还分享了以基因技术治疗瑞典罕见遗传病患儿的科技故事,展现了合成生物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无限潜力。

关闭

深圳市光明区公常路1号

0755 2665 3584

synbiofaculty@suat-sz.edu.cn

深圳理工大学 粤ICP备2021148220号